和田玉籽料皮色的鉴别方法

经过对许多和田籽料的检测研究,并向玉器业内的鉴赏者学习,试总结了些籽料的鉴别规律,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。

1.礓石无皮色,有皮色为染。籽料上的礓石即软玉的围岩—透闪石矽卡岩,表面粗糙而呈白色或灰色且不透明,而籽料的软玉部分则光滑且微透明。透闪石矽卡岩具粒状纤维状变晶结构而软玉为微晶纤维交织结构,所以透闪石矽卡岩远不如软玉致密,更易被河流中的杂质天然染色;但在河流中碰撞刮擦时,矽卡岩合有碳酸盐而硬度大大低于软玉,又远不如软玉致密,因此在河流中易被磨削而皮色迅速消失,故籽料礓石一般无皮色。籽料的礓石处若有皮色,则是染色。但并不是所有籽料的礓石有皮色就是染色,曾见个别籽料的礓石有皮色,但礓石高度明显低于周围的软玉,也是天然皮色;因为其高度低于软玉,天然染色后不易被磨削掉。

2.黄色为染色。籽料常见黃色和褐色复合的黄褐皮,褐色重于黄色;因为黄褐皮是褐铁矿致色,而褐铁矿呈黄褐色暗褐色;因此,若见不含褐色的黄皮一般是染色。要注意,当皮色呈淡黄色时,不能判断是天然色还是染色;因为随着籽料表皮中褐铁矿含量上升,其对光的吸收率迅速上升,但不吸收黄色光,所以褐铁矿含量很低时呈淡黄色,含量升高后皮色为浅一深时呈黄褐色到黑色。

3.沿裂色深。籽料上的裂易于赋存天然染料,而且由于形成籽料需要很长时间,天然染料会发生化学扩散,所以籽料常见沿裂色深并向裂两侧扩散,有时在局域可见仅向裂一侧扩散。如果仅见沿裂色深为染色。另外,在染色时若染色时间太短或温度不高,染料扩散不足,会出现裂一侧有色而裂内无染色,也与籽料的天然皮色不同。

4.致密边棱无皮色。籽料上疏松处的硬度和韧度相对较低,在河流中碰撞刮擦时,最先被唐削掉而致密处被保留,而边棱是碰撞刮擦几率较大的地方,所以保留下来的籽料的边棱都很致密,这导致在河流中天然染色时染料难以进入而无皮色;若见边棱有较多皮色,一般是染色。但少量产于古代河床砂砾中的籽料,因为不再运移刮擦,被天然染色后也会出现边棱有皮色。

5.油性与籽料鉴别。籽料在河流中经砂砾粗抛光,所以大部分表面光滑而有油性(微透明);滚料在滚磨时也加入了砂而粗抛光,亦可有油性,而且部分籽料由于玉质稍松,油性也不好,所以油性用于籽料鉴定要慎重,不能单凭一项而下结论。

6.籽料裂附近的水冲痕。籽料在碰撞破裂时,新破裂面参差不平,若位置凹进,则不易被砂砾碰刮,水和砂弱粗磨后呈圆滑的不规则坑洼状,有点像戈壁料的表面,称为水冲痕,是籽料的典型特征,不规则边框内即为水冲痕。滚料仿不出水冲痕,凹凸不平的破裂面因滚磨强烈而被磨平。

7.其他鉴定方法。籽料原石因受节理和劈理构造的控制,多呈扁平状,其形状大致有12种,有时会使用青海山料或俄罗斯山料染色后仿籽料,但青海料和俄料与新疆料相比有些差异,如俄料颗粒粗,青海料常较透且含很多小白点状杂质,这些均有助于籽料鉴定。另外,“汗毛孔”用于籽料鉴别要慎重,只要未经细抛光,软玉均有“汗毛孔”,其不过是软玉上的透闪石斑晶或团块脱落留下的细小坑点。

和田玉文化源远流长,籽料鉴赏者众多。由于山料是籽料的母体,二者多有相似之处,在鉴赏时多方面观测后综合判断,以提高准确度。

(0)
观沧海观沧海
上一篇 2023-02-28
下一篇 2023-02-28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