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叫法

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,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,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,它们形象而含蓄,深邃而雅致,充满浓厚的文化底蕴。那么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呢?古代各个年龄段的叫法?一起跟着小编来看看吧!

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叫法

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

豆蔻年华指的是13-14岁的女孩子。

豆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比喻处女。这么称呼主要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《赠别》中的诗句。原文为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”。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,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诗。诗中形容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,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,含苞待放。

在很多文艺作品中老是用错,甚至于认为二十多岁少女也是豆蔻年华,更有甚着认为只要没结婚的女性都可以说是豆蔻年华。

古代各个年龄段的叫法

不满周岁被称为襁褓;2至3岁称为孩提;孩童幼年泛称——总角;童年——垂髫;10岁以下统称为黄口;女子7岁称为髫年;女子12岁称为金钗之年;女子13岁称为豆蔻年华;男子8岁被称为龆年;13至15岁称为舞勺之年;青少年为束发之年。

少年时期,女子15岁称为及笄之年;女子16岁称为破瓜年华、碧玉年华或者破瓜之年;女子20岁称为桃李年华;女子24岁称为花信年华;一直至出嫁称为梅之年。

男子15至20岁称为舞象之年;男子20岁称为弱冠之年。

中年时期,男子30岁称为而立之年;男子4岁称为不惑之年;男子50岁称为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。

老年时期,60岁称为花甲、平头甲子、耳顺之年、杖乡之年、下寿;70岁称为古稀、杖国之年、致事之年、致政之年;80岁称为杖朝之年、杖家之年、中寿;80至90岁称为耄耋之年;90岁称为鲐背之年。

古代年龄称谓的来历

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,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,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。

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,“九十”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。或叫“鲐背”,鲐是一种鱼,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。又人到暮年,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,故又称“冻梨”。还有依据生理特命名的,如:人初生叫“婴儿”,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。婴可与膺通假,膺者胸也。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。七岁除叫做“悼”外,还叫“龆龀”也叫做“毁齿”,因为正是换牙时期,所以有此称呼。十五岁叫做“童”,“山无草木曰童”。古代十六岁成年,十五岁男子未加冠,女子未及笄。此处用的是比喻意。

另外,我们现在常说的“而立之年”、“不惑之年”、“知命之年”,则来自于《论语·为政篇》的记载:“子曰: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不距。”

相信通过以上的内容大家可以有进一步的了解“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”,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,可以到增庆堂深入了解。

(0)
lf007lf007
上一篇 2023-09-19
下一篇 2023-09-19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